收发邮件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寒旱所门户
首页 实验室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队伍 合作交流 数据服务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南大洋表层海水滞留时间的增加与10万年的冰期旋回
2019/05/10

The residence time of Southern Ocean surface waters and the 100,000-year ice age cycle (Science, 8 March, 2019, vol 363, issue 6431)

    在本期《科学》杂志中,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的Adam P. Hasenfratz教授联合多个科研机构,报道了过去1.5 Ma以来冰期时南大洋深海钻孔有孔虫的氧同位素记录,并分析提取出南大洋表层水滞留时间增加与盐跃层强化等信息,从而抑制了南极区域表层海水对由轨道参数驱动的海水对CO2的释放,这可能对中更新世冰期进一步加强、旋回周期变长有所贡献(即旋回周期由4万年为主转变为以10万年为主)。作者认为,在假定其他气候要素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南大洋深层海水向表层水流动量的增加会导致海水滞留时间的变短,从而利于南大洋对大气CO2的释放,这些过程将对应着表层海水的氧同位素值升高(变重)。反之,如深层注入表层的水量减少会导致表层海水滞留时间的增加,这时将能够观测到表层水与深层水之间氧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化,因此作者建立起底表海水氧同位素差异与滞留间 (表流动性或盐跃层的强度)之间的逻辑关系

 

    研究区域位于南大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钻孔岩芯取自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ject) 1094号钻孔 (53.2°S, 05.1°E, 2807 m水深)。研究人员分析了底栖与浮游有孔虫(benthic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的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18OC) Mg/Ca的元素含量比值(1)。图1A中,深海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均有清晰的周期变化,对应于多个冰期/间冰期旋回,并且两者呈现出高度步调一致的现象,作者认为这是由于不论浮游或底栖有孔虫,其氧同位素都主要来源于海水的氧同位素组成,因此虽经过多个冰期/间冰期的变化,但两者基本步调一致。由于Mg/Ca比值可以反演古海洋的温度,而氧同位素则受到温度、盐度、全球冰量、水源(降水、冰水与海水)等多个作用影响,因此作者首先利用Mg/Ca比值重建了过去1.5 Ma以来研究区域的海水温度(1B),可见表层海水温度有一个逐步下降的长期趋势,与南极冰芯记录的最近的多个旋回基本吻合,但600 ka之前,两者差异显著,即表层海水温度由2 °C降至冰点附近(红色线),但南极冰芯重建的气温基本稳定(蓝色线)。随后作者利用Mg/Ca重建的海水温度值将方解石氧同位素组成18OC) 中受到温度影响的部分予以计算扣除,进而获得了重建的古海水氧同位素组成18Ow) (1D)

 

访问统计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