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发邮件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寒旱所门户
首页 实验室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研究队伍 合作交流 数据服务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举行学术论坛
2015/09/11
  

2015830日,应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特别邀请,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黄建平教授、中山大学地球气候与系统研究院院长杨崧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流学院盛立方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傅云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韦志刚教授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高志球教授等来重点实验室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黄建平教授全面详细介绍其研究团队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他强调干旱半干旱气候研究不能只考虑局地因素的影响,必须把大尺度环流的影响综合考虑,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是升温最显著的区域,并揭示其升温机理,该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同时介绍了该团队在榆中站和我国东北开展的气溶胶观测,并深入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对环境的影响,指出高原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空气溶胶将产生增温效应,有助于揭示对青藏高原地表加热的认识。

  

  

  杨崧教授做了“Influences of the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n Climate on Global Climate”的报告,详细总结了该团队在东南亚气候影响全球气候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指出,东南亚地区是Walker环流的上升支所在,因此其下垫面加热强迫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杨崧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显示,东南亚区域一定的地表加热强迫会引起包括澳大利亚中西部区域的升温异常。

  

  盛立芳教授介绍了该团队在夏季风影响中国区域性雾霾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雾霾随夏季风建立以后对于环境的影响,并利用卫星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和验证。

  

  

  傅云飞教授基于热带测雨卫星多仪器探测结果的云和降水的气候特征研究,详细介绍了该团队在卫星探测云和降水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对青藏高原降水的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降水日变化较我国其他地区大,并且青藏高原降水呈现区域非均匀性。

  

  

  韦志刚教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观测结果的初步分析,该观测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代表森林生态系统下垫面的通量观测站,韦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站的设计、建站及初步观测结果。

  

  

  高志球教授介绍了非循环迭代的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研究进展。从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研究的原因开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近年来该团队取得的成果,该成果已经被陆面过程模式CLM采用。

  

  

  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之后专家学者与我室师生就报告内容交换意见,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

访问统计 |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